无性别公厕,无性别男女——公共场所人性化新趋势
1.女厕位不足,尴尬与不便并存
日常生活中,公共场所女厕位不够用的现象较为常见。许多女性为了等厕位常常不得不排长队,有的女性还会在无奈之下选择使用暂时没人的男厕,这些情况带来了不小的尴尬和不便。
2.缓解女性如厕难题,专家提出建议
针对现阶段短时间内厕位数量难以改变的现状,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建议,可以通过增加移动厕位、电子显示屏等方式,缓解目前女性如厕的难题。王鹏表示,增加移动厕位,可以在人流密集场所作为固定厕位的补充。
3.无性别厕所,人性化设计的创新举措
无性别厕所也称***厕所,是男女均可使用的厕所。其针对的人群不仅仅是普通男女游客,主要是为方便残疾人、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如厕人群。各地状况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“无性别公厕”,如北京的无性别厕所,门外设防滑坡道,坐便器周边焊接了两层不同高度的扶手。杭州的无性别公厕除了必备的男女如厕洁具外,还有坐椅、婴儿护理台等设施。
4.无性别公厕的设计理念与优势
无性别公厕是指男女如厕共处一室,以移动式环保公厕为主,建筑设计采用了“单体隔间式”等结构形式,不分性别,以人性化设计提高公厕的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。这种设计在重庆新增设的“无性别公厕”中得到了体现。
5.无性别公厕的尴尬与不便
尽管无性别公厕在解决排队问题上有所成效,但男女一起排队的情况也带来了一些尴尬。这种公厕在方便部分人群的也可能给其他人带来不便。
6.公共卫生间标识的统一规范
不少城市对公共卫生间标识进行了统一规范,如北京、江苏南京、河北石家庄、广东广州等。有的规定公共卫生间标识统一为黑底色的“男Men,女Women”,男性图样采用蓝色,女性图样采用粉色,以提高公共卫生间标识的辨识度。
7.性别界限模糊,科学验证
科学已经证明了性别没有明确的界限,而且已经能初步实现从一个性别跨越到另一个性别的可能性。在这种背景下,无性别公厕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厕所观念的挑战,也是对性别平等观念的进一步推广。
海报
0 条评论
4
你 请文明发言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