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孩子,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

2025-02-23 12:18:03 59 0

每个孩子,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

儿童是家庭的希望,是社会未来的栋梁。在繁忙的生活节奏和沉重的学业压力下,我们常常忽视了孩子们内心的需求和渴望。正如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·诺伊费尔德博士在《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》一书中所指出的,父母们往往未能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,看见他们深层的渴望。

父母的误区:自我感动似地为孩子好

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许多父母陷入了误区。他们自以为足够关心孩子,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。这种自以为是的爱往往让孩子感到压力和束缚。正如书中所说,他们没有选择相信法律,也没有选择充分关注女儿的心理,仍然自顾自地做出了看似正确、妥帖的选择。这种“自我感动似的爱”往往掩盖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真实的沟通和情感连接。

看见孩子的内心:每一次回应都是心灵的触碰

父母需要明白,每一次的回应,都是对孩子心灵的温柔触碰;每一次的看见,都是他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光芒。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应以爱为笔,以耐心为墨,细心绘制孩子心灵的蓝图。这需要父母放下成见,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,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。

打破主流价值观:看见孩子的多元优势

在教育孩子时,我们常常受限于主流价值观的标准。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才干。父母需要打破这种束缚,看见孩子的多元优势,让他们自信地成长。正如院长所说:“每个孩子都重要,每个都需要。”我们需要一个机制去看见、认可孩子的多元价值。

亲子共读:培养孩子的反霸凌意识

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,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反霸凌意识。通过阅读相关绘本,让孩子了解霸凌的危害,学会应对方法。对于遭遇过霸凌的孩子,这套绘本的出现是一种慰藉和支持;对于没有被霸凌的孩子,也是一次是非观的建立。

新的语言和词汇:构建新的社会

在创造新的语言和词汇时,我们也在以某种方式重新定义现实。现实和语言之间是双向的互动,这就是小说里这群孩子们通过发明语言来构建新社会的原因。没有新的语言,就无法创造一个新的社会。同样,在亲子关系中,我们需要用新的视角和语言去理解和沟通,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。

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

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四个阶段:感知运动阶段(0~2岁)、前运算阶段(2~7岁)、具体运算阶段(7~11岁)和形式运算阶段(11~15岁)。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,有助于父母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他们。

书香校园:让每个孩子都有书可读

在推动营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,我们尤其注重对乡村学校的扶持。通过建立农村学校图书馆、班级图书角等方式,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书可读,每个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。

让我们携手共进,用爱、耐心和智慧,看见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,让他们在被看见、被理解、被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。

收藏
分享
海报
0 条评论
4
请文明发言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