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普洛夫条件反射:揭示动物与人类的共同心理机制
在心理学领域,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是经典的研究之一,它揭示了动物与人类在心理机制上的共同点。巴甫洛夫(Ivan··avlov),一位俄罗斯和苏联生理学家,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提出了无条件反应的概念,为我们深入理解条件反射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一、经典实验:狗进食的摇铃实验
1.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
巴普洛夫的经典实验涉及狗的进食行为。他发现,当狗吃到食物时,会自然分泌唾液,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,不需要学习,他把这种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射。所以,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,即食物,被称为无条件刺激物。
2.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
在建立条件反射之前,巴普洛夫给狗提供了一个中性刺激,即铃声。铃声作为一个中性刺激,仅仅能引起注意,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反应。这个中性刺激被称为第一信号。
3.泛化与分化
在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中,巴普洛夫发现,当狗听到铃声时,即使没有食物,也会分泌唾液。这说明,中性刺激(铃声)与无条件刺激(食物)建立了联系,产生了条件反射。这个过程中,铃声被称为第二信号。
二、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
1.建立前
在建立条件反射之前,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,此时的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物,这属于无条件反射。除此之外,在建立之前,给予铃声,铃声作为一个中性刺激,仅仅能引起注意,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反应。
2.建立中
在给狗食物之前,先摇铃,然后给食物。反复多次,将铃声与食物进行结合。这样,狗就会逐渐学会在铃声响起时分泌唾液。
3.建立后
当条件反射建立后,即使没有食物,仅仅摇铃,狗也会分泌唾液。这说明,条件反射已经形成。
三、条件反射的消退
巴普洛夫认为,消退是因为原先在皮质中可以产生兴奋过程的条件刺激,现在变成了引起抑制。也就是说,当条件刺激(铃声)反复出现而没有伴随无条件刺激(食物)时,条件反射就会逐渐消退。
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揭示了动物与人类在心理机制上的共同点,为我们深入理解条件反射提供了重要依据。通过这个实验,我们可以了解到,条件反射的形成、消退以及泛化与分化等心理机制,这对于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