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阳峪瓷窑遗址:探寻千年瓷都的文明印记
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的当阳峪瓷窑遗址,东西长约2000米,南北宽约1000米,是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
遗址上存有北宋崇宁四年(1105年)雕刻的《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》碑刻一块,碑文记载了当时瓷器制作的盛况,为研究当阳峪瓷窑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。
通过碑刻记载,可以勾勒出碧村遗址由寨梁上到小玉梁、城墙圪垛逐步由西向东扩展的聚落发展轨迹。
遗址内还发现一座东西向的墓葬,死者头向东,朝向坡地高处,这是碧村遗址发现的第三座东西向墓葬,对研究古代丧葬习俗具有重要意义。
《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·当阳峪瓷窑遗址·价值评定》中提到:“当阳峪瓷窑遗址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,也是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。”当阳峪窑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***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北宋崇宁四年(1105年),当阳峪窑神碑立石。北宋熙宁元年,当阳峪窑开始烧制瓷器。
下峪遗址位于县境东部的河头乡,有大量的生活用陶器残片,多为盆、罐类,以素陶为主。
邢窑遗址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,与历代名窑不同,邢窑在历史上记载很少,直到1989年遗址发现,邢窑才走入大众视野。
当阳峪瓷窑遗址与许沟、沟头赵、翟庄、尖山、圪垱赵、石门郭等冶铁遗址均为战国至汉代的遗迹残留。
博物馆展示
邢窑遗址博物馆、冀州博物馆、献县博物馆、灵寿县博物馆、元中都博物馆、涿州市博物馆、迁安市博物馆、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等均展示了与当阳峪瓷窑遗址相关的文物。
当阳峪窑,是磁州窑系中较优秀的民间瓷窑之一。1897年,英商福公司取得了在焦作的煤铁采矿权,当阳峪瓷窑遗址逐渐被世人所知。
当阳峪瓷窑遗址作为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通过深入研究,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、艺术风格以及社会生活,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