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隅顽抗,负隅顽抗的读音是什么

2025-02-21 18:03:08 59 0
负隅顽抗”是一个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,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成语的由来、含义以及读音,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魅力。

1.成语起源

负隅顽抗”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在这个故事中,孟子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抵抗的故事,传达了“负隅顽抗”这一成语的核心理念。

2.成语含义

负隅顽抗”的本义是指凭借险阻之地,顽固地抵抗。它形容的是一种在不利条件下,仍然坚持抵抗,不愿意屈服的态度。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敌人或对手态度强硬,拒绝投降或改变。

3.读音解析

负隅顽抗”的读音是fùyúwánkàng。“负”读作fù,意为依靠;“隅”读作yú,指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;“顽”读作wán,指固执、难以改变;“抗”读作kàng,指抵抗。

4.成语用法

在句子中,“负隅顽抗”一般充当谓语、定语或宾语。例如:“面对敌人的负隅顽抗,我们坚决不能退缩。”(谓语),“这个团队的负隅顽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。”(定语),“他的负隅顽抗已经失去了意义。”(宾语)

5.成语情感色彩

成语情感色彩负隅顽抗”这个成语多含贬义,因为它形容的是一种固执己见、不愿意妥协的态度。在特定的语境中,它也可以表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
6.成语故事

关于“负隅顽抗”的故事,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。当时,孟子与齐宣王有一段关于抵抗与屈服的对话。孟子通过讲述一个故事,告诉齐宣王,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,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,不屈服于压力。

7.成语拓展

除了“负隅顽抗”之外,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成语,如“向隅而泣”、“一人向隅”等,都表达了一种在困境中坚持不屈的精神。

8.成语在现代的应用

成语在现代的应用在现代汉语中,“负隅顽抗”被广泛应用于***、军事、体育等领域。它既可以是形容对手的坚决抵抗,也可以是表达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
通过以上对“负隅顽抗”这一成语的深入探讨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。无论是在阅读文学作品,还是在日常生活中,掌握并运用这个成语,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。

收藏
分享
海报
0 条评论
4
请文明发言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