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这句话,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,也是对道德品行的颂扬。它所蕴含的哲理,历经千年,仍具有深刻的意义。
1.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的解释
*高山*:比喻道德崇高,代表着崇高的品质和远大的理想。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,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。
这句话整体表达了在面对高山和大道时,人们对自然和道德的敬畏之情。
2.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的书写
*高山仰止*:读音为gāoshānyǎngzhǐ,意为仰望高山,表达对高远目标的追求。景行行止:读音为jǐngxíngxíngzhǐ,意为沿着大道行走,表示效仿高尚的德行。
这两部分结合起来,传达了人们对于道德和理想的追求。
3.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的字义分解
*高*:读音为gāo,意为由下到上距离大的,与“低”相对,如高峰、高空等。
山:读音为shān,指自然界的高大岩石。
仰:读音为yǎng,意为抬头向上看。
止:读音为zhǐ,意为停止、停止。字义分解:高山仰止,指仰望高耸入云的山峰,表达对高远目标的追求;景行行止,指沿着宽广的道路行走,表示效仿高尚的德行。
4.后人引申出的成语“景行行止”
“景行行止”本义为沿着大路前进或效仿着大德,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。这里的“景”指大,“行”指行为,“止”指停止。
5.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与成语“高山景行”的出处
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,后被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引用,成为成语“高山景行”的出处。
6.孔子与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
太史公在《孔子世家》中赞扬孔子时,引用了《诗经》中的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,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景仰之情。
7.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的意义
这句话的意义在于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,经常“喻以崇高的品行”之意。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,原文为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”
8.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的来源
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是汉语成语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。大致的意思是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,要人仰视,而让人不禁以他的举止作为行事准则。
*高山*:喻高尚的德行。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,经常“喻以崇高的品行”之意。
后以“高山景行”比喻崇高的德行。
海报
0 条评论
4
你 请文明发言哦~